Tuesday, January 22, 2008

關於管理教育

前陣子 Financial Times 刊出一篇有關於為什麼產業界不甩商學院的文章之後,這個話題就在一個管理領域的listerver,吸引了大概十多篇來自各方的回應。

在FT的這篇文章裡面,把法學院和醫學院對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影響相比,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沒辦法像法律和醫學的研究這般對所屬的實務領域有相對較高的影響力。

在這一連串的討論當中,有的人認為原因是出在商管學院老師本身不具備實務經驗,或著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亦或是商學院重視研究而忽略教學所致,各種原因眾說紛紜。

如果檢視一下美國商管學院的博士班學生的背景,要說都沒有產業經驗也許失之偏頗,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是在取得MBA之後又工作幾年,才繼續念博士班的,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真的就是從大學開始,一直到進入博士班之前,完全沒有產業界的工作經驗。或許,實際比較具備實務經驗與否的老師在教學/研究上的差異,會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另外一方面,以研究導向為主的績效評估方式,不可避免地會驅使商管學院老師的學術研究趨向更合適於學術期刊的口味,而非解決或反應實務界真正的問題。這麼一來,自然使得實務界(商管學院的客戶)會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成果相對地和實務界的所關注的議題有所差距。

事實上,由於法律和醫學這兩個專業學院的研究成果,能夠透過制度化的安排(立法,案例採用)來對其所屬的實務界產生影響,分屬與此一領域的研究和實務社群能夠有較好的聯繫。但是在商管學院中,研究成果幾乎沒有一個制度性的機制來"強制"或誘導產業界人士採用。此外,產業環境的高度變化,也使得回朔性質為主的教學和研究案例不容易提供產業界較具"即時"的建議。更何況,如同文章所述,商學院老師如果真的有想到什麼有創意的想法,他們大可自己跳下去動手,而須寫成文章等著讓人模仿。

話說回來, 商管學院發展到今日,除了想要透過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方法和思想為其依據,又希望本身能夠具備醫學院和法學院那樣的影響力,是不是已經從本質上混淆了商業操作的實際意義與內涵呢? 當初Carnegie 和Ford 基金會,乃至於AACSB對於MBA課程的建議以及對個別商管學院對於研究績效的要求,除了讓整個商管教育的課程內容更接近典型的學院教育之外,是不是也某種程度地讓商管學院本身的運作,遠離了實際商業操作的世界?




Reference

Skapinker, M. Why business ignore the business schools, Financial Time, Jan 7/8, 2008

Hambrick, D. C. The Theory Fetish: too much of a good theory, Business Week, Jan 13, 2008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