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這個網站,我很好奇這樣的機構其成員的真實背景究竟為何?除了經濟利益之外,又是怎樣的原因讓這些人"結合"在一起,願意冒著違反學術倫理(?)來從事這種特殊的"專業服務"產業
島內研究生的市場伴隨著島內大學數目及大學學歷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許多按照以往的標準可能被排除在研究所教育這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接受研究所層次的教育。站在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我們當然不能排斥任何有心想念的人,在任何時間點進入研究所教育的機會-不論他們是從一般生或在職生的身分來求學。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做為一個宣稱尊重學術倫理的學位提供者的學校,應該要如何看待這種"代寫、代指導"產業的發展,對於那些透過"代寫、代指導"產業的幫助而取得學位的學生,學術社群又應該怎樣看待和反應呢?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企業主知道自己所雇用的員工在學位取得的過程當中,曾經透過這類"代寫、代指導"的"專業服務",他們又將會怎樣評價這樣的員工或是更進一步地"反思"自己的聘用策略呢?
不論是碩士生或博士生的訓練,或著我們更該思考的是,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教育新一代的研究生?而究竟是怎樣的研究生訓練才是新一代的就業市場所需要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