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9, 2008

擱淺-周杰倫



擱淺

曲: 周杰倫 編曲: 鍾興民 填詞: 宋健彰

*久未放晴的天空
 依舊留著妳的笑容
 哭過 卻無法掩埋歉疚

 風箏在陰天擱淺
 想念還在等待救援
 我拉著線 複習妳給的溫柔

 曝曬在一旁的寂寞
 笑我給不起承諾
 怎麼會怎麼會 妳竟原諒了我*

#我只能永遠讀著對白
 讀著我給妳的傷害
 我原諒不了我
 就請妳當作我已不在

 我睜開雙眼 看著空白
 忘記妳對我的期待
 讀完了依賴 我很快就離開#

REPEAT*##

Thursday, February 28, 2008

我不配-邰正宵



我不配
詞:朱璧君 曲:陳炯順

我們背靠背 卻無言以對
走不到完美 你把愛收回
從來都不曾後退
而期待總被通通粉碎
在無盡黑夜嘗盡孤獨滋味

我不配 就連給你疼愛都不配
該怎麼贖我的罪
你想要的幸福也許只有他能給
我的愛只會是負累

我不配 就連給你安慰都不配
我咽下自已的淚
終於明白你是怎樣熬過夜的黑
而我已失去你給的唯一機會

你從不責備 不曾說後悔
是我太愚眛 我一直誤會
給你的愛是雙倍
就能得到你真心相對
卻忽略了你的心早已疲憊

我不配 就連給你疼愛都不配
該怎麼贖我的罪
你想要的幸福也許只有他能給
我的愛只會是負累

我不配 就連給你安慰都不配
我咽下自已的淚
終於明白你是怎樣熬過夜的黑
而我已失去你給的唯一機會

<間奏>

我不配 就連給你疼愛都不配
該怎麼贖我的罪
你想要的幸福也許只有他能給
我的愛只會是負累

我不配 就連給你安慰都不配
我咽下自已的淚
終於明白你是怎樣熬過夜的黑
而我已失去你給的唯一機會

歌辭來源: KKBOX (http://www.kkbox.com.tw/funky/web_info/lShwTnpj57Nu-ZV00OfM008l.html)

單數-曹格



單數

曲: 曹格 詞: 李焯雄


我很清楚 愛是雙數 我不哭 哭也沒幫助
配合演出 心裡有數 下一幕 你就要退出

當你淡出 心被空出 都不算數
愛的單數剩除不盡的孤獨

被出賣的愛 單行的未來
你說過感動不是愛 我為誰悲哀

被出賣的愛 單程回不來
沒能耐再把心剖開 活著但我不存在

我太糊塗 愛是變數 再復出也是留不住
配合演出 心裡有數 你說不再沒有假如

當你淡出 心被空出 都不算數
愛的單數剩除不盡的孤獨

被出賣的愛 單行的未來
你說過感動不是愛 我為誰悲哀

被出賣的愛 單程回不來
沒能耐再把心剖開 活著但我不存在

被出賣的愛 單行的未來
你說不是愛 我為誰悲哀

被出賣的愛 單程回不來
沒能耐再把心剖開 活著但我不存在

我明白落單了的愛 不存在

感覺

不知道是房子老舊,還是人老神經敏感。最近兩次比較1, 2級左右的輕微地震,都能感覺到。

也許是杞人憂天和愛幻想的天性又發作了吧?

Wednesday, February 27, 2008

唱不完的歌-余憲忠

唱不完的歌

作詞: 余憲忠 作曲: 余憲忠

這一首歌我還唱著
身影就已孤單了
那些短暫的停留
只為了 找到那一個最適合的
為了選擇而選擇

唱不完這首歌就哭了
還等著 下一次的唱和
緊握著 期盼跟回憶就碎了
永遠唱不完的這一首歌

留住相擁的餘溫
漸漸變成了天份
好讓每一段傷痕
成為了 完美的劇本去扮演著
快樂結局的別人

唱不到下首歌就笑了
輕易的把愛過的丟了
去選擇 能否更美的下首歌
永遠唱不完的下一首歌

曾經是我的 就會是我的
永遠屬於我

唱不完這首歌就哭了
還等著 下一次的唱和
緊握著 期盼跟回憶就碎了
永遠唱不完的...

唱不到下首歌就笑了
輕易的把愛過的丟了
去選擇 能否更美的下首歌
永遠唱不完的下一首歌

永遠唱不完的下一首歌

Tuesday, February 26, 2008

三餐、接送、修電腦

這三件事情是所謂的"好人三寶"。

但是,有沒有做這三件事情和有沒有成為好人是沒有相關性的。

一旦被對方視為好人,即使你這三件事做了很多,也不會改變你自己被當成好人的命運。

Sunday, February 24, 2008

BBS

最近又回過頭來,開始看BBS,不過沒有像前幾年參與一些討論區那般地,還特別申請額外的發言功能。

突然覺得,BBS/討論區本身的意識變化就是很值得研究的對象,只要把所想研究的對象當成一個封閉/開放的系統來理解的話。

當然,政黑裡面看到一些比較諷刺和搞笑性質的內容都是很有笑點的。

比如說在指桑罵槐罵人的時候,無辜被影射到的"桑",可以回答"躺著也中槍",特別是當這些無辜被影射到的對象是已經往生的人的時候。 :)

事實上,ptt的政黑板裡面政治意識是從綠到藍等等諸如此類。我覺得看政黑上面相關的一些討論,比看電視上的口水互噴,精采許多。好像這個版政治意識的轉變是從執政集團在核四一事上亂搞開始的。或許,人們也該慶幸有些價值觀念畢竟還是沒有完全消失的吧?

Saturday, February 23, 2008

速食店的對話

今天在速食店聽到兩個女孩子的對話,整理如下。

以下內容取自兩人對話。

A-疑似政大廣告系畢業(?),還在找工作,今天睡了一下午)
B-疑似世新新聞系,有在電視台打工,算是陳冠希的粉絲)
兩人主要是聊著A還在找工作的事情,B有提到一些自己打工的狀況。
A問B,如果陳冠希找你一夜情,你會不會答應?
B回答,當然會。

從兩人的對話中約略知到,現在大學畢業生大概兩萬八左右的起薪(?),而A對自己沒什麼信心,對於丟履歷到一些所謂的大公司(如奧美廣告)很猶豫。

想想念了拿了五年五百億的學校,還是這麼需要與人類接觸的科系,結果畢業生連自信心都沒有養成,實在可惜(浪費?!)。

Wednesday, February 20, 2008

淘汰-陳奕迅




作詞:周杰倫 作曲:周杰倫 編曲:蔡科俊

我說了所有的謊 你全都相信 簡單的我愛你 你卻老不信
你書裡的劇情 我不想上演 因為我喜歡 喜劇收尾

#我試過完美放棄 的確很踏實 醒來了夢散了 你我都走散了
 情歌的詞何必押韻 就算我是K歌之王 也不見得把 愛情唱得完美

*只能說我輸了 也許是你怕了 我們的回憶沒有皺摺
 你卻用離開燙下句點 只能說我認了
 你的不安贏得你信任 我卻得到你安慰的淘汰

Repeat #,*,*

Sunday, February 17, 2008

AAA vs. LLL

Ghemawat (2007)裡面的核心概念分別是三個A- Aggregation, Adaptation, 和 Arbitrage。

Mathews (2000) 三個L-linkage, learning, 和leverage






Reference

Ghemawat, P. 2007. Redefining global strategy: Crossing borders in a world where differences still matter.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thews, J. A. (2002). Dragon multinational: A new model of global growth.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thews, J. A. 2006. Strategizing, disequilibrium, and profit. CA: Stanford Business Books

Saturday, February 16, 2008

Misia-そばにいて



歌名:そばにいて...

作詞/演唱:MISIA 作曲:Sinkiroh

いくつも光り 重ねてみて
i ku tsu mo hikari  kasa ne te mi te

終わりの来ない 物語みたいに
o wa ri no ko na i  monogatari mi ta i ni

愛する事になぜ 臆病になっていたの?
ai su ru koto ni na ze  okubyou ni na tte i ta no?

この胸は目覚めてく 透き通る季節に
ko no mune wa meza me te ku  su ki too ru kisetsu ni

そばにいて 何よりも
so ba ni i te  nani yo ri mo

頬笑んで 誰よりも
hohoe n de  dare yo ri mo

今ここで 見つめる
ima ko ko de  mi tsu me ru

あなたの その眩しさは
a na ta no  so no mabu shi sa wa

思い出にはならない
omo i de ni wa na ra na i

写真にも残せない
shashin ni mo noko se na i

ただここに 咲き誇るから
ta da ko ko ni  sa ki hoko ru ka ra

いくつも想い綴ってる
i ku tsu mo omo i tsuzu tte ru

あなたへ 言葉 生まれるまま
a na ta e  kotoba  u ma re ru ma ma

ただ同じ世界を ただ見つめているだけで
ta da ona ji sekai wo  ta da mi tsu me te i ru da ke de

この胸はトキメクの 新しい季節に
ko no mune wa TO KI ME KU no  atara shi i kisetsu ni

抱きしめて 何よりも
da ki shi me te  nani yo ri mo

見つめてて 誰よりも
mi tsu me te te  dare yo ri mo

今ここで 頬笑む
ima ko ko de  hohoe mu

あなたの その愛しさは
a na ta no  so no ito shi sa wa

言葉にも出来ない
kotoba ni mo deki na i

メールにも打てない
ME-RU ni mo u te na i

ただここに 咲き誇るから
ta da ko ko ni  sa ki hoko ru ka ra

そばにいて 何よりも
so ba ni ite  nani yo ri mo

頬笑んで 誰よりも
hohoe n de  dare yo ri mo

今ここで 見つめる
ima ko ko de  mi tsu me ru

あなたの その愛しさは
a na ta no  so no ito shi sa wa

思い出にはならない
omo i de ni wa na ra na i

写真にも残せない
shashin ni mo noko se na i

ただここに 咲き誇るから
ta da ko ko ni  sa ki hoko ru ka ra

歌詞來源: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607081004007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相擁而泣?

這是這期獨家報導的封面的標題字之一,主要指涉沈野和某當事人握手的合照。

這讓我想到相關的成語還有和解共生、昨是今非(應該是今是昨非)、積非成是(?)。

人生,或許就是如此?

行事曆

把每年大概會在台北發生的活動稍微整理一下

Spring
燈會, 放天燈
國際書展
The MBA Tour
教育展 (澳洲、英國、美加)
春季電腦展

Summer
Computex Taipei


Fall
Semicon Taipei
The MBA Tour
秋季教育展(英國、)

Winter
資訊月
跨年活動

Tuesday, February 12, 2008

審稿

因為沒有工作和不工作的差別,所謂的春節假期除了例行的出門和一些朋友同學碰面之外。花了一些時間看了AOM年會的稿子和自己擔任審查的一篇期刊文章。

如果按照AOM年會的審查標準,感覺上好像不會太難,但是實際上是如何?因為自己既沒投過,自然也沒有在AOM年會上的發表機會,所以也很難說的準怎樣的東西是一定會被接受或被拒絕的。

倒是這幾年利用審稿的機會看了一些文章,感覺上就是中文翻譯成英文的結果。好一點的還會略為修飾,讓人看起來覺得還像一篇英文文章,誇張一點的就幾乎是中文直接翻譯。看到這類文章都會有很大的無力感。

當然,這並不表示我自己寫的有多好,也不是說社會科學就沒有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的問題。只是覺得這些作品既然要針對非母語市場來發表,實在要花點心思才好。不然,這些未經修飾的作品就只是流於文字的轉換和堆砌而已。

螢幕的另一端

其實很少透過網路來主動認識人的,一方面早已經過了那種需要密集尋求同儕依賴/肯定的年歲,二來也覺得這種隔著螢幕,只透過鍵盤,最多是語音/視訊認識一個人的方式很不真實。雖然人與人之間的確有很多話語,反而是透過這些媒介才能更直率的表達,也的確有很多話語是你在真實的人面前所不會輕易開口的。

幾年下來,陸續藉由網路的媒介認識了一些人。當然,每個人都有各自己的性格和主張,也都有各自的生涯選擇。雖然還有一些人未曾真正謀面,但對於和那些已經見過面的,感謝他們我在面對低潮時所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即便他們也各自面對屬於自己的人生挑戰。

謝謝這些平常"觸不到"的真人,也感激這些人所曾給與我在生活上的鼓勵、知識上的學習與心靈上的悸動。或許不再有什麼機會和這些人再次面對,但是我會記得他們在我生命中所曾經激起的漣漪和感動。

說真的,這樣的感動實在發生的太輕易、太不可思議,也太超越我自己想像。當然,面對我自己的遭遇、選擇和是那不可知的明天,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

對於那些曾經在螢幕的另一端幫助過、鼓勵過我的人們,對於那些離開螢幕而真實出現在我面前且給予我鼓勵的人們,謝謝你們。

Sunday, February 10, 2008

Redefining Global Strategy



看這本書,一開始浮現腦中的不是書中談到了哪些內容,而是想到當年念碩士班的時候,一個老師就提到"全球化不過是區域化"等諸如此類的概念。

如果這位老師當年是在哈佛商學院那種環境任職的話,或許與這本書所討論的議題的相關著作會更早出版也說不定,又或著那位老師也有機會成為撰寫這類議題的作者。

當然,我這樣的說法只是很事後諸葛的虛幻假說而已。

其實,一個人的際遇加上本身因著自身性格上的選擇和努力,除了會帶給自己屬於自己或別人眼中的成功之外,同樣地也會讓自己拋棄一些別人眼中或許覺得可惜的決定。就在這取捨之間,你我的命運就這樣巧妙地被安排和決定了。

Saturday, February 09, 2008

反省與自我陶醉(自嗨?!)

最新一期的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0, No. 6, 2007) 在慶祝AMJ發行50周年,裡面除了針對AMJ所出版的文章進行各種分析之外,也對當前管理研究提出若干的反省。當然,能寫這種文章的,多半還是資深學者,或著我們可以說這是從業人員本身在經過多年投入之後的自我反省也不為過?

即便是美國(西方?)的管理專業也要經歷50年的時間,才會有這樣深刻的反省。相較之下,我個人這幾年對於台灣管理教育/研究的想法,或許是過於嚴厲的?

台灣的管理教育(研究?)領域,至少也有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如果說能獲得AACSB的認證是進入國際管理教育市場(英文授課的管理教育?)的入場券的話,一直要到這幾年才有本地的商學院陸續取得此一認證,也就是說在台灣管理教育發展的初期,進入國際管理教育市場不是一個會為人所重視的議題,擴大來自海外市場的學生來源與提供英文授課的課程,一直到最近才成為各個教育單位所關心的焦點。

另外一方面,管科會幾十年的投入,除了論文獎的定期舉辦和不定期的演講與研討會,對於持續地引導和建立本地管理研究能量方面的貢獻,相較於其龐大的顧問服務成果而言,則顯得相當有限。這除了坐實專業學會對於本地管理教育和研究上的微弱作用,也讓由海外華人主導的專業學會(如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 IACMR等),有機會在華人管理等議題上掌握了主導地位,使得本地的管理教育/研究社群只能扮演跟隨者的角色,而在第一時間喪失了主導性的地位。或許,本地學術領域的發展的成就,不在於能否藉由專業學會來引導更大的華人管理領域的研究,而僅依賴個人成就和名聲所致?

更不用說,本地商管學院這幾年因為參予了哈佛商學院的PCMPCL計畫時,那種好像如獲至寶的感覺,彷彿個案教學是這幾年才在市場上出現一樣,而忽略了本地管理教育/研究單位在幾十年的經營之後,始終沒辦法有效地累積本土案例的殘酷事實。

這樣的發展結果,無疑地是本地管理教育/研究領域,從發展迄今諸多因素彼此間路徑相依的結果。即使不喜歡,也只能面對。

對於AMJ文章裡面所提到的反思,同樣的要求和期盼若要發生在本地的管理教育/研究領域的話,如果不是緣木求魚,相信必然是一個曲高和寡的奢求吧?

Reference

Editors' Forum: AMJ turns 50 years!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ahead,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50(6): 1273-1383.



Sunday, February 03, 2008

洋蔥-楊宗緯



洋蔥

詞:阿信(五月天) 曲:阿信(五月天)

如果你眼神能夠為我 片刻的降臨
如果你能聽到 心碎的聲音
沉默的守護著你 沉默的等奇跡
沉默的讓自己 像是空氣

大家都吃著聊著笑著 今晚多開心
最角落裡的我 笑得多合群
盤底的洋蔥像我 永遠是調味品
偷偷的看著你 偷偷的隱藏著自己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 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發現 你會訝異
你是我 最壓抑 最深處的秘密

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一層 的剝開我的心
你會鼻酸 你會流淚
只要你能 聽到我 看到我的全心全意

聽你說你和你的他們 曖昧的空氣
我和我的絕望 裝得很風趣
我就像一顆洋蔥 永遠是配角戲
多希望能與你 有一秒 專屬的劇情

想法

如果遇到有學生的報告是引用自Wikipedia的資料,然後寫上"學生認為... "等內容的時候,這樣到底算不算是抄襲或著是說一個不合適的引用?

以後乾脆也不要採用不看書的考試,因為這和社會的現實都不同,久了不僅會讓學生認為學校和社會生活有差距,更不用說理論和實務之間的差別了。

高等教育機構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專業團體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是一種合理化的分贓機制,還是一個合理化的監督機制? 島內甚至連較具社會影響的研究議題都可能是跟著西方國家在走,如何能夠在學術市場上有所突破,充其量只是回到"補充型"的研究或著是所謂具備高度文化特性的"區域研究"而已。

******

個人資料的概念在華人社會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為了政治或利益的目的,競爭對手的所有個人資料可以很容易地被取得和公開,專業學會也不會對此對參與其事的從業人員有多少嚴厲的指責,在這種社會環境下要真的有專業主義的實踐,簡直是緣木求魚,更不能輕易地期望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能複製西方對於專業主義的實踐,或著是至少複製那些比較正面的部份。

*******

事實上,當人們在指責媒體素質太差的時候,培養人才的教育單位既沒有發出太大的辯解,也彷彿一切學校所學都可以服膺在市場經濟的利益法則之下,那麼,何必在浪費時間在學校裡談什麼專業倫理的議題呢? 與其如此,還不如教教學生們市場經濟的供需法則,或許更能夠達到結合"實務的效果。換個角度來想,當從事媒體的營利事業本身可以接納曾經在不同政治立場的服務的媒體工作者之際,其實就已經可以設想到這個行業,除了機械設備的操作技術除,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專業性可言,而僅是一個目標市場(或著說收視率)主導的商業行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