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管學院的研究結果和實務上的關連性,一直是商管教育/研究的老問題。
當ACCSB最近的研究報告呼籲商管學院多投入與實務相關的研究;但在實務上,商管學院對於師資的聘任和升遷的要求卻反而會限制了這類所謂與實務相關的研究,加上所謂與實務相關的期刊也相當有限,特別是在那些能夠名列所謂1st tier,與實務相關內容為基礎的期刊相對缺乏的情況下,或許也加劇了這樣的差距。
有時候想想,若干名校或學者如果能夠找到一些大規模的企業來參與其研究計畫,為什麼研究結果"與實務無關"的批評仍舊如此興盛呢? 當然contextual varation會是一個解釋,可是如果商管學院若無法妥善地做出與實務相關的研究的話,商管研究的目的究竟為何?
或著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差距是因為我們用學術研究的標準來審查商管學院的師資,但是所面對的學生,卻往往是一群在實務界豐富一定經驗的業界人士,特別是在MBA/EMBA/Executive education的課堂裡。
這類問題的解決當然不是只靠改善師資任用和升遷制度的設計而已,如何把實務界的問題透過所謂學術的研究方法來理解並妥善的呈現,相信將會商管教育/研究領域所必須面對的難解課題。
Reference
Practically irrelevant
幾個主要所謂practice-oriented的期刊(出版單位)分別包括了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T),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LB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U.C. system and GSB, Stanford),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 (AOM)等等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2007 Booz Allen Hamilton/strategy+business Eminent Schola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這個獎大概是野中郁次郎經歷了風光的90年代之後,在2006年從一橋大學退休之後,所獲得的主要獎項。
得獎致詞當中提到了他的學術研究經歷和知識創造理論(或稱為廠商的知識基礎理論)發展。
很明顯地,除了努力之外,運氣也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有機會能夠和那個年代許多的重要學者一起共事,並維持穩固的合作關係。
雖然他是一個受過美國的博士班訓練的日本學者,但是,除了他早期的研究成果之外,我覺得從知識創造理論的研究之後,野中的研究反而是比較偏向歐洲管理領域所常見的,那種以現象敘述,理論推理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此外,能在一篇提到不少知名學術人物的講稿裡,看到野中提到我指導教授的名字,也算是一種有趣的發現。
資料來源得獎致詞當中提到了他的學術研究經歷和知識創造理論(或稱為廠商的知識基礎理論)發展。
很明顯地,除了努力之外,運氣也在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他有機會能夠和那個年代許多的重要學者一起共事,並維持穩固的合作關係。
雖然他是一個受過美國的博士班訓練的日本學者,但是,除了他早期的研究成果之外,我覺得從知識創造理論的研究之後,野中的研究反而是比較偏向歐洲管理領域所常見的,那種以現象敘述,理論推理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此外,能在一篇提到不少知名學術人物的講稿裡,看到野中提到我指導教授的名字,也算是一種有趣的發現。
2007 Booz Allen Hamilton/strategy+business Eminent Scholar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Ikujiro Nonaka
Tuesday, August 28, 2007
Mother Teresa's Crisis of Faith - TIME
這是這週Time雜誌的封面,主要是從德雷莎修女未公開的私人信件,來描寫她在擔任神職多年來的內心的信心(信仰)危機。
這篇文章內容主要是介紹一本收錄德雷莎修女私人信件的書,來描述她的另外一面。我想,裡面有幾個部份特別引人注目:
Jesus has a very special love for you. As for me, the silence and the emptiness is so great that I look and do not see, listen and do not hear.
— Mother Teresa to the Rev. Michael Van Der Peet, September 1979
"......for the last nearly half-century of her life she felt no presence of God whatsoever."
即便奉獻世人如她者,在她生命過程中仍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未曾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即使他已經是那樣努力的在奉獻他自己。
這除了說明了神職人員的內心衝突和一般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之外,也更讓人們了解他們的內心的困頓與不安。
身為一般人的你我,除了禱告和盡力而為,其他的似乎也只能交給上帝了。
資料來源
Mother Teresa's Crisis of Faith - TIME
這篇文章內容主要是介紹一本收錄德雷莎修女私人信件的書,來描述她的另外一面。我想,裡面有幾個部份特別引人注目:
Jesus has a very special love for you. As for me, the silence and the emptiness is so great that I look and do not see, listen and do not hear.
— Mother Teresa to the Rev. Michael Van Der Peet, September 1979
"......for the last nearly half-century of her life she felt no presence of God whatsoever."
即便奉獻世人如她者,在她生命過程中仍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未曾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即使他已經是那樣努力的在奉獻他自己。
這除了說明了神職人員的內心衝突和一般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之外,也更讓人們了解他們的內心的困頓與不安。
身為一般人的你我,除了禱告和盡力而為,其他的似乎也只能交給上帝了。
資料來源
Mother Teresa's Crisis of Faith - TIME
Monday, August 27, 2007
The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的報告
The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 - New Report from Universities UK
這篇主要是提到英國大學的現象。如果研究對象是以台灣為主,不知道調查結果又是如何了?
直覺上,本地雖然有brain drain的問題(主要是留向中國大陸),但是類似文中所提到的"brain-circulation" (留學在外的學生,回到母國)似乎越比較不多見了。
資訊和網路技術的流通彌補了以往訊息取得不易的缺陷,使得我們只要在足夠的資金支持下,從硬體條件來看的話,在本地留學和出國留學的差異日漸縮小。
但是,日漸減少的留學人數和留學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影響了本地學術社群和海外社群的連繫方式與內涵。
有些人強調留學(特別是博士生的部份)是最直接與西方/海外學術社群建立聯繫的方式,雖然他的投入成本始終是最高的,但是其所能賦予的無形價值卻也可能是在本地留學所不容易產生的。
事實上,除了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校方不能過度期待學生入學後的學習表現,學習產業/教育部門正式(學校教育體系的重組,留學顧問產業的發展)與非正式的分工(教育與升學相關領域的網路論壇),很容易會把留學這件事情變成只要有錢就能夠解決的事情。這麼一來,有心留學的人士似乎除了準備財務費用之外,在學習心態的表現上就很容易有所偏差,結果就會變成,你會發現一些打著留學經歷的人們,可能除了拿到學歷和遊歷當地山水風光之外,一些學科領域之內的基本知識或著說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都相當的缺乏,除了對網路和他人的依賴加深之外。
我不知道這類人,究竟佔留學生或著說全體學生的比例有多高,只知道,這也是當前我們所必須要面對或著說適應的一種既存事實吧。
這篇主要是提到英國大學的現象。如果研究對象是以台灣為主,不知道調查結果又是如何了?
直覺上,本地雖然有brain drain的問題(主要是留向中國大陸),但是類似文中所提到的"brain-circulation" (留學在外的學生,回到母國)似乎越比較不多見了。
資訊和網路技術的流通彌補了以往訊息取得不易的缺陷,使得我們只要在足夠的資金支持下,從硬體條件來看的話,在本地留學和出國留學的差異日漸縮小。
但是,日漸減少的留學人數和留學人口結構的改變,也影響了本地學術社群和海外社群的連繫方式與內涵。
有些人強調留學(特別是博士生的部份)是最直接與西方/海外學術社群建立聯繫的方式,雖然他的投入成本始終是最高的,但是其所能賦予的無形價值卻也可能是在本地留學所不容易產生的。
事實上,除了市場競爭的壓力迫使校方不能過度期待學生入學後的學習表現,學習產業/教育部門正式(學校教育體系的重組,留學顧問產業的發展)與非正式的分工(教育與升學相關領域的網路論壇),很容易會把留學這件事情變成只要有錢就能夠解決的事情。這麼一來,有心留學的人士似乎除了準備財務費用之外,在學習心態的表現上就很容易有所偏差,結果就會變成,你會發現一些打著留學經歷的人們,可能除了拿到學歷和遊歷當地山水風光之外,一些學科領域之內的基本知識或著說基本的自主學習能力都相當的缺乏,除了對網路和他人的依賴加深之外。
我不知道這類人,究竟佔留學生或著說全體學生的比例有多高,只知道,這也是當前我們所必須要面對或著說適應的一種既存事實吧。
網路越發達,人類越無腦?
網路論壇的呈現,除了提供人際交流的另一種途徑之外,似乎也讓某些不慎勤快的人,得以更懶惰,或著說更讓自己陷入無(需動)腦的狀態。
以 留學論壇為例,這幾年越來越容易看到哪種自己不做功課的發問人,甚至有些提問會讓人覺得當事人就是有錢留學,只要在論壇上問個問題,就會有各方大德會提供從申請到畢業,免費地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
以此為例 選校
除了知道自己想問的有哪些問題之外,這個人似乎未曾自己動手查詢,就直接提問了(當然我們不能說,這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Orz )。這時候,除了說這世上好人真多和羨慕那些不需要考慮財務問題就能夠出國的人之外,還能說些什麼?
換個角度來想,這種人就是目前從事或即將從事教職的人所要面對的諸多學生的一種。這種學生可能除了提供一個Dummy guidebook 之外,採用任何太放任或是自修為主的學習方式,都是不適合的。
但是,這類人只要他足夠的家世背景,一旦拿到學位,他的用人單位可能還會稱讚這人是個學有專精的人。
我想,網路的發達應該是減少人們以往在面對諸多決策時的資訊不對稱,而不是造就更多的無腦人。 這種透過論壇發問,藉以取得可能需要有價取得的知識的現象,或許是這類網路平台存在時所不得不面對的道德風險吧?
當然,我相信一定有善心人士會回答這類的問題,就像一定有人像我一樣以這類的提問感到無力一樣吧?!
以 留學論壇為例,這幾年越來越容易看到哪種自己不做功課的發問人,甚至有些提問會讓人覺得當事人就是有錢留學,只要在論壇上問個問題,就會有各方大德會提供從申請到畢業,免費地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
以此為例 選校
除了知道自己想問的有哪些問題之外,這個人似乎未曾自己動手查詢,就直接提問了(當然我們不能說,這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Orz )。這時候,除了說這世上好人真多和羨慕那些不需要考慮財務問題就能夠出國的人之外,還能說些什麼?
換個角度來想,這種人就是目前從事或即將從事教職的人所要面對的諸多學生的一種。這種學生可能除了提供一個Dummy guidebook 之外,採用任何太放任或是自修為主的學習方式,都是不適合的。
但是,這類人只要他足夠的家世背景,一旦拿到學位,他的用人單位可能還會稱讚這人是個學有專精的人。
我想,網路的發達應該是減少人們以往在面對諸多決策時的資訊不對稱,而不是造就更多的無腦人。 這種透過論壇發問,藉以取得可能需要有價取得的知識的現象,或許是這類網路平台存在時所不得不面對的道德風險吧?
當然,我相信一定有善心人士會回答這類的問題,就像一定有人像我一樣以這類的提問感到無力一樣吧?!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一點紀錄
紀錄一下,2003年所申請過博士班課程
SOM School, Netherlands: Rejected
University of Victoria,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PhD in Management, RMIT, Melbourne, Australia- Accepted, no scholarship (IDP展覽現場填表,交件,只有帶成績單,畢業證書和語言成績影本,履歷乙份,研究計畫乙份,沒有推薦信)
PhD in Management, NGSM, ANU, Canberra, Australia: Rejected
PhD,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Australia: Accepted, no scholarship (原先申請不到NGSM, 然後請他們把資料轉到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後,獲得這個學院的許可)
Dept.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本來是只有申請Dept of Management, 是因為在取得這個系所的拒絕時,對方提到可以幫忙把申請資料轉到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試試,所以才多了這個申請結果; 也因為這個例子,所以我在ANU的申請一開始被拒絕之後,改申請它的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國立大學法人 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知識科學研究科,日本石川縣: Accepted, 同時獲得財團法人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支援財團獎學金 (monthly stipend and partial exemption on tuition)。附帶一提的是,這是一個英語授課的課程,修課和論文撰寫以及和老師的討論都是用英文。
因為沒錢和本身條件的限制,所以申請學校和選擇學校的空間都很侷限。最後選擇就讀在日本的這間,其實這間是一開始是當備胎的。當初心理的設想是,如果連這間都沒辦法申請到的話,就是上天告訴我其實不該選擇學術研究這條路線。不過,想想現在這樣的狀況,我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點。
畢竟,沒人跟你說你唸了博士班一定就可以風平浪靜,風調雨順的畢業,找到工作,然後順利地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
當然,如果不是在2005年到墨爾本開會,雖然面對的滿天的大蒼蠅,我可能也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很喜歡墨爾本,至少是在它晴天的時候 :)。
I appreciate supports from my family and my family in law to allow m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Even the foresight of this choice remains unknown...
SOM School, Netherlands: Rejected
University of Victoria,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PhD in Management, RMIT, Melbourne, Australia- Accepted, no scholarship (IDP展覽現場填表,交件,只有帶成績單,畢業證書和語言成績影本,履歷乙份,研究計畫乙份,沒有推薦信)
PhD in Management, NGSM, ANU, Canberra, Australia: Rejected
PhD,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Australia: Accepted, no scholarship (原先申請不到NGSM, 然後請他們把資料轉到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後,獲得這個學院的許可)
Dept.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Melbourne, Australia: Rejected (本來是只有申請Dept of Management, 是因為在取得這個系所的拒絕時,對方提到可以幫忙把申請資料轉到Melbourne Business School試試,所以才多了這個申請結果; 也因為這個例子,所以我在ANU的申請一開始被拒絕之後,改申請它的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國立大學法人 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知識科學研究科,日本石川縣: Accepted, 同時獲得財團法人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支援財團獎學金 (monthly stipend and partial exemption on tuition)。附帶一提的是,這是一個英語授課的課程,修課和論文撰寫以及和老師的討論都是用英文。
因為沒錢和本身條件的限制,所以申請學校和選擇學校的空間都很侷限。最後選擇就讀在日本的這間,其實這間是一開始是當備胎的。當初心理的設想是,如果連這間都沒辦法申請到的話,就是上天告訴我其實不該選擇學術研究這條路線。不過,想想現在這樣的狀況,我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點。
畢竟,沒人跟你說你唸了博士班一定就可以風平浪靜,風調雨順的畢業,找到工作,然後順利地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
當然,如果不是在2005年到墨爾本開會,雖然面對的滿天的大蒼蠅,我可能也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很喜歡墨爾本,至少是在它晴天的時候 :)。
I appreciate supports from my family and my family in law to allow me to have this opportunity. Even the foresight of this choice remains unknown...
Tuesday, August 21, 2007
RTD Info
忘記是在哪一年的台北國際書展上,在販賣歐盟文件的攤位留的資料,這幾年來陸續都會收到有關歐盟研發動態的定期刊物(RTD Info),雖然收的都是紙本形式,但是從網路較為發達普及的那幾年開始,似乎也有電子版的形式出現了。
這期談到歐盟第七期研究計畫(Framework Programme; 由歐盟所主導的大型研究計畫)的狀況,裡頭有兩頁訪問是提到日本研究體制改革,受訪對象是日本內閣的科技顧問。
很有趣的是,該名科技顧問本身並不諱言"近親繁殖"(inbreeding)是日本研究體制內的常態,也指出了日本大學內部的層級架構對於創意和團隊合作機會的限制。
相對於大陸或台灣地區,學術社群中近親繁殖的現象如果不是它的負面現象不夠嚴重到讓人引起討論,就是已被視為既存的常態而不需要加以關注了。
國立大學法人化 雖然給予日本國立大學若干的自主性,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他的用人情形,不可否認地,近親繁殖或著是inside career的現象仍舊是普遍性的存在。此一現象的存在似乎更說明著,不論是以哪一個區域的研究體制為對象,理解其inbreeding和research performance之間關連性的研究價值吧?
Reference
"East meets West: Japan reforms its research system", RTD Info Special, June, 2007, 28-29.
這期談到歐盟第七期研究計畫(Framework Programme; 由歐盟所主導的大型研究計畫)的狀況,裡頭有兩頁訪問是提到日本研究體制改革,受訪對象是日本內閣的科技顧問。
很有趣的是,該名科技顧問本身並不諱言"近親繁殖"(inbreeding)是日本研究體制內的常態,也指出了日本大學內部的層級架構對於創意和團隊合作機會的限制。
相對於大陸或台灣地區,學術社群中近親繁殖的現象如果不是它的負面現象不夠嚴重到讓人引起討論,就是已被視為既存的常態而不需要加以關注了。
國立大學法人化 雖然給予日本國立大學若干的自主性,但是如果仔細觀察他的用人情形,不可否認地,近親繁殖或著是inside career的現象仍舊是普遍性的存在。此一現象的存在似乎更說明著,不論是以哪一個區域的研究體制為對象,理解其inbreeding和research performance之間關連性的研究價值吧?
Reference
"East meets West: Japan reforms its research system", RTD Info Special, June, 2007, 28-29.
Monday, August 20, 2007
不能做的研究?
有些現象就算觀察到了,也很難變成學術性的研究呈現。
比如說 像這個:
2007年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TAOM)年會
台灣商管領域的起步,在華人區域佔有一定的領先地位,但是整個商管教育社群在學術研究的紮根和推廣卻一直要到這幾年才稍微有看到比較有規模的座談會和研討會,雖然這還是某種程度倚靠海外華人學者,以及Asia AOM,IACMR這類成立時間比台灣商管教育和研究發展還晚的專業學會的協助。
此外,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卯起來辦那種如何投稿學術期刊或投稿SSCI期刊是很扯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市場壓力之下,有做這些事至少已經比從不幹這些事情好得多了。
有沒有可能有一個研究是去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商管教育和研究不能夠把握進入市場(華人地區的商管專業)的先佔優勢,? 是因為整個專業社群本身研究能力和能量的不足或缺乏,還是專業學會角色的混淆,以及專業學會成員對於學術研究工作的認知差異所致? 甚至,會不會有一種研究來分析台灣商管教育領域不同專業社群間的競爭動態?
這樣的研究我想大概不太容易會出現吧? 因為除了滿足個人的興趣,這樣的研究,對於理論的貢獻或許有限,雖然也可能可以在實務上發掘一個專業領域在一個區域發展時所可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不同社群間彼此攻防的工具吧?!
比如說 像這個:
2007年台灣組織與管理學會(TAOM)年會
台灣商管領域的起步,在華人區域佔有一定的領先地位,但是整個商管教育社群在學術研究的紮根和推廣卻一直要到這幾年才稍微有看到比較有規模的座談會和研討會,雖然這還是某種程度倚靠海外華人學者,以及Asia AOM,IACMR這類成立時間比台灣商管教育和研究發展還晚的專業學會的協助。
此外,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卯起來辦那種如何投稿學術期刊或投稿SSCI期刊是很扯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市場壓力之下,有做這些事至少已經比從不幹這些事情好得多了。
有沒有可能有一個研究是去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商管教育和研究不能夠把握進入市場(華人地區的商管專業)的先佔優勢,? 是因為整個專業社群本身研究能力和能量的不足或缺乏,還是專業學會角色的混淆,以及專業學會成員對於學術研究工作的認知差異所致? 甚至,會不會有一種研究來分析台灣商管教育領域不同專業社群間的競爭動態?
這樣的研究我想大概不太容易會出現吧? 因為除了滿足個人的興趣,這樣的研究,對於理論的貢獻或許有限,雖然也可能可以在實務上發掘一個專業領域在一個區域發展時所可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不同社群間彼此攻防的工具吧?!
Sunday, August 19, 2007
Saturday, August 18, 2007
教育產業的群集化
加州矽谷和新竹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使得產業聚落(industry clustering)的概念和實務操作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因此,不同國家也已經開始透過各類園區的設置與規範,來促成新興產業在當地的深耕以及整體經濟發展的成長。
不論在矽谷或是新竹科學園區的例子當中,鄰近的學校機構除了扮演人才培養和訓練的角色之外,往往也是創業家的主要來源。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幾年來,在一些開發中國家開始出現一些,在特定地理範圍,透過大專院校和專業培訓單位的設立,所形成的一個以教育事業(產業)為主軸的產業聚落。目前已知有大陸和杜拜等地把教育產業,特別是屬於高等教育的部份,透過產業聚落的方式來加以經營。
當以工業/製造業為主體的產業聚落可以用產值表現來衡量其經濟效益,這些以教育產業為主體的園區,其產值的衡量及其績效表現的評估,相信會是一個值得人們繼續深究的議題。
References
蘇州獨墅湖高等教育區,蘇州
Knowledge Village, Dubai, UAE
因此,不同國家也已經開始透過各類園區的設置與規範,來促成新興產業在當地的深耕以及整體經濟發展的成長。
不論在矽谷或是新竹科學園區的例子當中,鄰近的學校機構除了扮演人才培養和訓練的角色之外,往往也是創業家的主要來源。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這幾年來,在一些開發中國家開始出現一些,在特定地理範圍,透過大專院校和專業培訓單位的設立,所形成的一個以教育事業(產業)為主軸的產業聚落。目前已知有大陸和杜拜等地把教育產業,特別是屬於高等教育的部份,透過產業聚落的方式來加以經營。
當以工業/製造業為主體的產業聚落可以用產值表現來衡量其經濟效益,這些以教育產業為主體的園區,其產值的衡量及其績效表現的評估,相信會是一個值得人們繼續深究的議題。
References
蘇州獨墅湖高等教育區,蘇州
Knowledge Village, Dubai, UAE
Friday, August 17, 2007
教學
除了幾次上台報告和私底下指導同學,朋友寫報告或論文的經驗之外,自己並沒有在課堂內有實際的教學經驗。幾年來,從觀察和聽聞之間,也對於一些教學現象有所體會,只能現在的學生和當年做學生的我實在是差別太大了。
1.私校研究所碩士生因為不能讀(或不願意讀)英文文獻,老師用語音輸入的方式把文章內容摘要成簡報檔
2. 公立研究所碩士生雖然很認真地查了英文文獻上的單字,但是還是沒辦法妥善掌握文章的內容
3. 自己很熱心的幫別人設想可以做的題目或方向,結果當事人本身反而不會花心思或時間在這些東西上面,這時候往往都會覺得有一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挫折感
1.私校研究所碩士生因為不能讀(或不願意讀)英文文獻,老師用語音輸入的方式把文章內容摘要成簡報檔
2. 公立研究所碩士生雖然很認真地查了英文文獻上的單字,但是還是沒辦法妥善掌握文章的內容
3. 自己很熱心的幫別人設想可以做的題目或方向,結果當事人本身反而不會花心思或時間在這些東西上面,這時候往往都會覺得有一種熱臉貼冷屁股的挫折感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面對
自我要求(或著說自視甚高?)的人,往往給自己帶來許多額外的壓力,即使當事人自己也知道可能有些要求的目標未必是自己窮盡一輩子的努力所能達成的。
當然,把目標放遠還是能夠給自己一個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至少不會太早隨波逐流地浪費自己的才華,天賦和上天所給予他的機會,同時也讓自己清楚自己還有進步向上的空間。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過去遭遇。人生不是一連串自我否定,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逐步向上的過程(噁心的說法是向上提升,力爭上游,往上層社會階層流動諸如此類)。所以,我們不需要以面對自己的過去為恥,而是要告訴自己或是其他人,今天的你在這樣或那樣的基礎上,有了怎樣的表現。
有些人有很好的機會,也有很好的成長經歷,但往往卻選擇了別人眼中的自我停滯,旁人或許覺得可惜,但是只要是對方的自我選擇,屬於路人甲乙的你我自然不需妄加多言。
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選擇都不同,對於成功的定義也各有差異。每個人各自選擇成功之於自己的意義,但是並不因此需要否定你過去的一切。
每一個生活經歷在較長的時間框架之下,之於你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只是我們都沒辦法在當下知道這個階段究竟對你人生選擇的影響究竟是什麼而已。
就好像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一樣,也正是對於自我生命歷程這樣的面對,讓人們能夠在一定的基礎上,對於自己的人生遭遇有著更高遠的夢想和期盼吧!
其實這些話,從理論上來講,不過就是要人們面對path dependence 的真實存在而已啊
當然,把目標放遠還是能夠給自己一個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至少不會太早隨波逐流地浪費自己的才華,天賦和上天所給予他的機會,同時也讓自己清楚自己還有進步向上的空間。
但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過去遭遇。人生不是一連串自我否定,而是在已有的基礎上,逐步向上的過程(噁心的說法是向上提升,力爭上游,往上層社會階層流動諸如此類)。所以,我們不需要以面對自己的過去為恥,而是要告訴自己或是其他人,今天的你在這樣或那樣的基礎上,有了怎樣的表現。
有些人有很好的機會,也有很好的成長經歷,但往往卻選擇了別人眼中的自我停滯,旁人或許覺得可惜,但是只要是對方的自我選擇,屬於路人甲乙的你我自然不需妄加多言。
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選擇都不同,對於成功的定義也各有差異。每個人各自選擇成功之於自己的意義,但是並不因此需要否定你過去的一切。
每一個生活經歷在較長的時間框架之下,之於你的人生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只是我們都沒辦法在當下知道這個階段究竟對你人生選擇的影響究竟是什麼而已。
就好像站在巨人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一樣,也正是對於自我生命歷程這樣的面對,讓人們能夠在一定的基礎上,對於自己的人生遭遇有著更高遠的夢想和期盼吧!
其實這些話,從理論上來講,不過就是要人們面對path dependence 的真實存在而已啊
你拿什麼定義你自己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不能說的秘密
不能說的秘密 ("不能說的秘密"電影主題曲)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冷咖啡離開了杯墊
我忍住的情緒在很後面
拼命想挽回的從前
在我臉上依舊清晰可見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妳躲過雨的屋簷
回憶的畫面 在盪著鞦韆 夢開始不甜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又何必去改變 已錯過的時間
妳用妳的指尖 阻止我說再見
想像妳在身邊 在完全失去之前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或許命運的籤 只讓我們遇見
只讓我們相戀 這一季的秋天
飄落後才發現 這幸福的碎片
要我怎麼撿
(第二段)
冷咖啡離開了杯墊
我忍住的情緒在很後面
拼命想挽回的從前
在我臉上依舊清晰可見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妳躲過雨的屋簷
回憶的畫面 在盪著鞦韆 夢開始不甜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又何必去改變 已錯過的時間
妳用妳的指尖 阻止我說再見
想像妳在身邊 在完全失去之前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或許命運的籤 只讓我們遇見
只讓我們相戀 這一季的秋天
飄落後才發現 這幸福的碎片
要我怎麼撿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冷咖啡離開了杯墊
我忍住的情緒在很後面
拼命想挽回的從前
在我臉上依舊清晰可見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妳躲過雨的屋簷
回憶的畫面 在盪著鞦韆 夢開始不甜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又何必去改變 已錯過的時間
妳用妳的指尖 阻止我說再見
想像妳在身邊 在完全失去之前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或許命運的籤 只讓我們遇見
只讓我們相戀 這一季的秋天
飄落後才發現 這幸福的碎片
要我怎麼撿
(第二段)
冷咖啡離開了杯墊
我忍住的情緒在很後面
拼命想挽回的從前
在我臉上依舊清晰可見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
是曾與妳躲過雨的屋簷
回憶的畫面 在盪著鞦韆 夢開始不甜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又何必去改變 已錯過的時間
妳用妳的指尖 阻止我說再見
想像妳在身邊 在完全失去之前
妳說把愛漸漸 放下會走更遠
或許命運的籤 只讓我們遇見
只讓我們相戀 這一季的秋天
飄落後才發現 這幸福的碎片
要我怎麼撿
Friday, August 10, 2007
奇妙的一天
星期四跑回中央, 繼續當食客,厚顏地給老師請吃飯 XD。一,從一起吃午餐到回到研究室後繼續和老師聊天,直到快七點才離開學校。
這席間自然又是我個人在經驗上的豐收
有些是關於評鑑某新成立的國立大學的裡面的狀況,也提到現在學生的程度問題,種種現象不一而足。
當然,我也聽到了幾種操作學術生涯的方式,有些人以"集會結社"為主,有的則以"業外收益"為煮的操作方式。老師也分享了一個在台灣升到教授,跑到美國從助理教授開始(有和校方談好,所以一年後順利成為副教授),後來還在美國當到講座教授的例子(期間還有別的學校挖角,不過因為薪水差了一兩萬美金還有一些個人的考量,所以那人後來沒選擇到另外一間學校)。
老師也提了一下他一些學生做的題目,只是我真沒想到除了幫忙想論文的題目,連後續可以做的題目方向,他也一併為學生設想。
最後,老師也提了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感想,接著就變成比較有宗教氣息的"開示"時間了。
每次和老師見面,總是能學習到很多超越自己經驗以外的東西,我想這就是最大的收穫。
如果沒有甄試前的提筆寫信,沒有當初多念一年的機緣,或許今天的我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得以聆聽這許多寶貴而難得的經驗吧
人生的經歷,有時就是像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出來的吧 ! 今日所做的某些事,究竟會對明日的你有著什麼樣的影響或衝擊,這些點點滴滴就是如此這般地因緣際會的發生,真的是遠遠超出平凡如我著的想像了。
這席間自然又是我個人在經驗上的豐收
有些是關於評鑑某新成立的國立大學的裡面的狀況,也提到現在學生的程度問題,種種現象不一而足。
當然,我也聽到了幾種操作學術生涯的方式,有些人以"集會結社"為主,有的則以"業外收益"為煮的操作方式。老師也分享了一個在台灣升到教授,跑到美國從助理教授開始(有和校方談好,所以一年後順利成為副教授),後來還在美國當到講座教授的例子(期間還有別的學校挖角,不過因為薪水差了一兩萬美金還有一些個人的考量,所以那人後來沒選擇到另外一間學校)。
老師也提了一下他一些學生做的題目,只是我真沒想到除了幫忙想論文的題目,連後續可以做的題目方向,他也一併為學生設想。
最後,老師也提了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歷和感想,接著就變成比較有宗教氣息的"開示"時間了。
每次和老師見面,總是能學習到很多超越自己經驗以外的東西,我想這就是最大的收穫。
如果沒有甄試前的提筆寫信,沒有當初多念一年的機緣,或許今天的我也沒有這樣的機會,得以聆聽這許多寶貴而難得的經驗吧
人生的經歷,有時就是像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出來的吧 ! 今日所做的某些事,究竟會對明日的你有著什麼樣的影響或衝擊,這些點點滴滴就是如此這般地因緣際會的發生,真的是遠遠超出平凡如我著的想像了。
Saturday, August 04, 2007
Doctoral research network
Doctoral research network 這玩意是在歐洲的博士班教育頗為常見的作法,在個別的歐洲國家,例如荷蘭,丹麥,在商管領域方面也都有各自的Doctorla research network。這些組織,通常是以博士班學生(有時候包括新進老師),針對各種學科領域或研究主題舉行不同天期的workshop,研討會或較大型的年度會議。
這樣的機制,多半以一定的地理區域為範圍,透過區域內各大學所投入的若干人力(包含博士生在行政工作的參予),除了可以分攤邀請演講或舉辦會議的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促成國內與區域間博士生彼此之間的彼此學習與交流的機會,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現象視為促進學術圈中人,彼此"結黨營私"的機會 :)
除此之外,EIASM這個於歐洲當地管理領域的專業學會,也針對不同學科領域舉辦各式各樣的學術交流活動,相較之下,某些地區的專業學會在從事顧問服務的努力,顯然比促進學術交流和深耕學術研究,更來用心許多 LoL
這樣的機制,多半以一定的地理區域為範圍,透過區域內各大學所投入的若干人力(包含博士生在行政工作的參予),除了可以分攤邀請演講或舉辦會議的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促成國內與區域間博士生彼此之間的彼此學習與交流的機會,當然,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現象視為促進學術圈中人,彼此"結黨營私"的機會 :)
除此之外,EIASM這個於歐洲當地管理領域的專業學會,也針對不同學科領域舉辦各式各樣的學術交流活動,相較之下,某些地區的專業學會在從事顧問服務的努力,顯然比促進學術交流和深耕學術研究,更來用心許多 LoL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從2006年開始,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和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都先後成立了名為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高等研究院)的機構。這些立足於亞洲地區的高等研究院有一個特色就是邀請了許多諾貝爾獎得主來擔任該單位的學術顧問,同時也邀請他們蒞臨演講。
當然,這些學校並不是第一個成立高等研究院的單位,包括歐洲,澳洲,乃至於日本,韓國也陸陸續續有許多大學在其體制內,成立了高等研究院這樣的機構。
如果比較各地的高等研究院的組織型態,這些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尚未推出有固定的或定期的研究員制度(fellowship),接受來自本地或其他國家的年輕/資深研究人員到當地,進行特定(由該單位設定大方向)或在至少符合該單位成立主旨之下,從事不特定主題的研究工作。至少截至目前為止,在亞洲地區多數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在人員培養和交流上,還停留在邀請知名學者的演講或短期停留的型態。
當然,這些學校並不是第一個成立高等研究院的單位,包括歐洲,澳洲,乃至於日本,韓國也陸陸續續有許多大學在其體制內,成立了高等研究院這樣的機構。
如果比較各地的高等研究院的組織型態,這些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尚未推出有固定的或定期的研究員制度(fellowship),接受來自本地或其他國家的年輕/資深研究人員到當地,進行特定(由該單位設定大方向)或在至少符合該單位成立主旨之下,從事不特定主題的研究工作。至少截至目前為止,在亞洲地區多數新成立的高等研究院,在人員培養和交流上,還停留在邀請知名學者的演講或短期停留的型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