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5, 2007

二次金改

金融市場的問題,一直不是我不論在研究和實務不會接觸或深入的焦點。但是,從銀行開放到金控公司的出現,到現在所謂的二次金改,越來越覺得這只是把金融資本的政治性分配而已,而人民除了繳稅之外,自己的銀行存款也在這些金控公司的掌握下,成為政治人物累積個人政治和金融資本的另一項財務來源。

如果真的是按照自由市場機制,所謂的二次金改怎麼會有最佳家數的名堂出現?更不用說官股銀行奉送給民營銀行這種神蹟

事實上,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透過政治力的重分配所有這些二次金改的倖存者(得益的民營銀行),會成為當前執政集團的地下財源,而透過放款的操作,即便當前執政集團失去政權,仍能夠藉由有現在所"贈與"這些民營銀行的好處,繼續取得金融資本和藉由放款關係所構築的"社會(選票?)"資源。

如此一來,昔日的黨國資本主義體制很自然地形成了"政黨"-"銀行"的資本連結,這樣一來等於變相把全民的財務資源綁架在少數政治人物及其支持團體的手中。

這一切的後果或許就是所謂愛台灣的代價,也是所有還不能長期離開這塊島嶼的人民所必須共同承擔的遭遇。

每次遇到這種爛事新聞就讓我想到2006年到Melbourne開APROS 11, 在我發表完之後,一個Auckland大學商學院老師自己過來和我討論,他的方向是做紐西蘭金融業組織變革的問題,在和她聊天的過程中,我有稍微提到島內一些金改的狀況,只是想不到現在的狀況更誇張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