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些OO商業評論的出現,一方面源自於改革開放後 對於市場上對於經營管理知識的需求 ,而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誕生 也一定程度了吸引不同背景的人士 ,投入商業評論 這個專業媒體市場。
事實上在2004年 就已經有文章 針對 哈佛商業評論 北大商業評論和 21世紀商業評論的異同點 做了一番說明(註1)
這種現象 不經讓我好奇 為什麼比中國大陸 早了幾十年採行資本主義體制的台灣市場 甚至一直要到幾年前才有哈佛商業評論正體中文版的出現 ? 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龐大的讀者需要這樣的刊物 還是說 這邊的讀者通常採取直接閱讀英文版的方式? 又或著說,本地的商管領域的學術社群沒辦法提供足夠的本地化訊息, 評論 乃至於研究成果,來促成這類刊物在台灣市場的早一步誕生?
除了非零售的EMBA文摘(前身是經理人世界,由長何出版社出版) 長期性地刊登翻譯自之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的文章。
天下,遠見,管理雜誌,乃至於新近的數位時代 ,也會刊登取材自這些英文期刊做為其文章內容。 但是在整個台灣的商業媒體市場發展過程當中,卻未曾看過像中國大陸這般, 在短短的幾年間就出現一群打著OO商業評論的媒體出現,甚至這些在台灣出版的媒體

我們除了可以把這樣的現象解讀成 一個市場當中讀者閱讀需求的變化,是不是也可以把他們的誕生作為反映出當地經濟發展和學界發展的一種投射呢?
備註
1. http://www.ewen.cc/bkview.asp?bkid=72977&cid=16353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