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8, 2006

日本奇蹟-一篇好論文?

從研究的本質來看 決定一篇好的論文的關鍵是在於 "making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研究可以透過實驗設計和結果的重複性來取得一個相對客觀的結果 進而決定一個研究有多少貢獻

社會科學研究的評價總會受限於作者和讀者彼此主觀判斷和經驗的影響 這麼一來 決定社會科學領域論文的好與壞 就顯得相對地不客觀了

除了 從研究本身的貢獻來判斷之外 另外一個判斷論文好壞的方式 或許可以從寫這篇論文的目的來討論 -特別是學位論文這個部份, 當然我們也假設這樣的論文在寫作體例和格式上符合了一般學術寫作的基本要求

在學位論文好壞的判斷上 博士論文的判斷 基本上還是從研究本質為基礎的 但是碩士論文的好與壞就很眾說紛紜了

我在日本所看到的是 明明文不對題的東西 也有日本老師當寶貝 但也有的老師要求碩士論文就要有"理論"和"實務"的貢獻 學生論文水準的參差不齊可見一般 更不用說不同老師的背景和指導方式是不是對學生在論文的撰寫上有多大的幫助和影響

若單從論文的目的來看 要思考的應該是寫這篇論文的目的或著說這個課程訓練的目的究竟為何?

在經營管理的領域裡 我覺得碩士論文是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有邏輯地從事資料蒐集和分析的邏輯性的訓練過程

這麼一來 決定一個碩士論文的好壞 就可能是文章邏輯性的呈現 資料蒐集和分析的努力和對問題的切入

在日本學校裡面 老師和學生之間所存在的權力架構 讓學生不容易有反駁的機會和膽識 而除非老師自己主動地和學生接近 一般而言 學生們也不容易了解老師接受討論和批評的反應 更不用說能夠無視老師這個角色所賦予的權力 和老師單純從研究的內容進行討論

也正因為如此 在日本 所謂的一篇好論文與否的決定 更大程度取決於老師本身的主觀認知 而不是
從論文本身或是課程的訓練目的來決定的 在這樣一個不平衡的基礎上 除了可能造成學生對本身能力(至少在研究上)的否定 更大的問題是在於學生本身也變得沒有辦法判斷出什麼是一個好的論文而成為以訛傳訛的惡性循環

用新穎性和學術/實務的貢獻來要求一篇論文 不難
難的是 在這樣的要求過程中提供了學生怎樣的學習機會和內容

當然 如果學生本身沒有學習意願的話 那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