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認證費用:
正本認證(一份日幣1800):英文成績單正本10份 ,畢業證書正本1份,合計日幣19800元整
影本認證(一份日幣900): 畢業證書影本10份,合計日幣9000元整
郵寄申請" 博士論文印刷補助費"所需資料的航空掛號費用: 台幣237元
博士論文印刷補助費:日幣六萬元整。
Sunday, January 27, 2008
一篇文章
最近看到王振寰(2007)這篇文章,因為題目和自己的博士論文有相關之處,所以特別多看了兩眼。
在王振寰(2007)的參考文獻當中,引用了他自己所著的另外一篇英文作品-Wang (2007), 光從題目來判斷的話,我個人認為本篇有很大的比例是Wang (2007)的中文稿,當然有可能經過若干修改。不過,由於沒有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仔細的比對,所以兩者相似或相異程度,我沒辦法做比較完整的判斷。
基本上,王振寰(2007)這篇文章採用的是比較分析的作法,分別透過"國家機器、金融體制與產業結構",來比對南韓,中國和台灣的技術追趕。事實上,熟悉技術追趕或著是後進國家/產業/廠商發展的人們,可能會覺得本文當中有關南韓和台灣部分的討論,並無新義,而比較像是文獻討論的結果呈現,因此對其在中國發展經驗的描述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期待。
不過,在有關中國方面的分析,該篇文章除了說明中國在發展初期以的外資誘導之外,對於其制度面影響的部份,並沒有提到十五計畫和國務院十八號文件等這類制度安排,對於中國IT產業的技術能力上的指導作用和影響,且對於大陸地區相關產業發展的描述,也相對有限(如Chen, 2007; Klaus, 2003; Wu & Loy, 2004)。我認為,這樣的疏漏其實也正反映出這篇文章的一個缺陷,那就是作者對於"技術能力"的定義與描述其實並不明確,特別是他僅透過專利數目等統計結果來做為中韓台的技術能力的呈現。
Wu, F. & Loy, C. B. 2004. Rapid rise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Singapore,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46(2): 109-131.
在王振寰(2007)的參考文獻當中,引用了他自己所著的另外一篇英文作品-Wang (2007), 光從題目來判斷的話,我個人認為本篇有很大的比例是Wang (2007)的中文稿,當然有可能經過若干修改。不過,由於沒有對這兩篇文章進行仔細的比對,所以兩者相似或相異程度,我沒辦法做比較完整的判斷。
基本上,王振寰(2007)這篇文章採用的是比較分析的作法,分別透過"國家機器、金融體制與產業結構",來比對南韓,中國和台灣的技術追趕。事實上,熟悉技術追趕或著是後進國家/產業/廠商發展的人們,可能會覺得本文當中有關南韓和台灣部分的討論,並無新義,而比較像是文獻討論的結果呈現,因此對其在中國發展經驗的描述可能會有比較多的期待。
不過,在有關中國方面的分析,該篇文章除了說明中國在發展初期以的外資誘導之外,對於其制度面影響的部份,並沒有提到十五計畫和國務院十八號文件等這類制度安排,對於中國IT產業的技術能力上的指導作用和影響,且對於大陸地區相關產業發展的描述,也相對有限(如Chen, 2007; Klaus, 2003; Wu & Loy, 2004)。我認為,這樣的疏漏其實也正反映出這篇文章的一個缺陷,那就是作者對於"技術能力"的定義與描述其實並不明確,特別是他僅透過專利數目等統計結果來做為中韓台的技術能力的呈現。
我認為欠缺對技術能力的描述,很容易讓這類研究的焦點被模糊。畢竟,一個活動主體(國家,產業,或廠商)的技術能力的表現既不是單一指標的且未必都是呈現線性成長的,如果僅單純以專利數目來反應,將無法反映其技術能力的全貌 (Dutrénit, 2004)。
因此,對於剛接觸這個主題的讀者,這篇文章可以視為一個文獻評論的成果而具有入門引導的作用,但是對於比較熟悉此依主題的讀者而言,或許會對這樣的題材有更多的期待,例如能夠對中國大陸的技術追趕有更明確且詳盡的描述,對於南韓和台灣的發展經驗能有更新穎的發現和見解,進而對這篇文章的內容可能會感有些失望了。
因此,對於剛接觸這個主題的讀者,這篇文章可以視為一個文獻評論的成果而具有入門引導的作用,但是對於比較熟悉此依主題的讀者而言,或許會對這樣的題材有更多的期待,例如能夠對中國大陸的技術追趕有更明確且詳盡的描述,對於南韓和台灣的發展經驗能有更新穎的發現和見解,進而對這篇文章的內容可能會感有些失望了。
Reference
王振寰,2007, 從科技追趕到創新的經濟轉型:南韓、台灣與中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 177-226。
Chen, D.C. 2004. Catching up of latecomer firms in the emerging market: A coevolutionary Approac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hikawa, Japan.
Dutrénit, G. 2004. Build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in latecomer firms: A review essay,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9: 209-241
Klaus, M. 2003. Red chips: Implica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relocation to China, Asian Affair: An American Review, 29(4): 237-253.
Wang, J. H. 2007. From technological catch-up to innovation based economic growth: South Korea, Taiwan, and China,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43(6): 1084-1104.
王振寰,2007, 從科技追趕到創新的經濟轉型:南韓、台灣與中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 177-226。
Chen, D.C. 2004. Catching up of latecomer firms in the emerging market: A coevolutionary Approac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Jap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hikawa, Japan.
Dutrénit, G. 2004. Build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in latecomer firms: A review essay,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9: 209-241
Klaus, M. 2003. Red chips: Implica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relocation to China, Asian Affair: An American Review, 29(4): 237-253.
Wang, J. H. 2007. From technological catch-up to innovation based economic growth: South Korea, Taiwan, and China,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43(6): 1084-1104.
Wu, F. & Loy, C. B. 2004. Rapid rise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Singapore,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46(2): 109-131.
Tuesday, January 22, 2008
關於管理教育
前陣子 Financial Times 刊出一篇有關於為什麼產業界不甩商學院的文章之後,這個話題就在一個管理領域的listerver,吸引了大概十多篇來自各方的回應。
在FT的這篇文章裡面,把法學院和醫學院對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影響相比,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沒辦法像法律和醫學的研究這般對所屬的實務領域有相對較高的影響力。
在這一連串的討論當中,有的人認為原因是出在商管學院老師本身不具備實務經驗,或著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亦或是商學院重視研究而忽略教學所致,各種原因眾說紛紜。
如果檢視一下美國商管學院的博士班學生的背景,要說都沒有產業經驗也許失之偏頗,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是在取得MBA之後又工作幾年,才繼續念博士班的,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真的就是從大學開始,一直到進入博士班之前,完全沒有產業界的工作經驗。或許,實際比較具備實務經驗與否的老師在教學/研究上的差異,會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另外一方面,以研究導向為主的績效評估方式,不可避免地會驅使商管學院老師的學術研究趨向更合適於學術期刊的口味,而非解決或反應實務界真正的問題。這麼一來,自然使得實務界(商管學院的客戶)會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成果相對地和實務界的所關注的議題有所差距。
事實上,由於法律和醫學這兩個專業學院的研究成果,能夠透過制度化的安排(立法,案例採用)來對其所屬的實務界產生影響,分屬與此一領域的研究和實務社群能夠有較好的聯繫。但是在商管學院中,研究成果幾乎沒有一個制度性的機制來"強制"或誘導產業界人士採用。此外,產業環境的高度變化,也使得回朔性質為主的教學和研究案例不容易提供產業界較具"即時"的建議。更何況,如同文章所述,商學院老師如果真的有想到什麼有創意的想法,他們大可自己跳下去動手,而須寫成文章等著讓人模仿。
話說回來, 商管學院發展到今日,除了想要透過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方法和思想為其依據,又希望本身能夠具備醫學院和法學院那樣的影響力,是不是已經從本質上混淆了商業操作的實際意義與內涵呢? 當初Carnegie 和Ford 基金會,乃至於AACSB對於MBA課程的建議以及對個別商管學院對於研究績效的要求,除了讓整個商管教育的課程內容更接近典型的學院教育之外,是不是也某種程度地讓商管學院本身的運作,遠離了實際商業操作的世界?
Reference
Skapinker, M. Why business ignore the business schools, Financial Time, Jan 7/8, 2008
Hambrick, D. C. The Theory Fetish: too much of a good theory, Business Week, Jan 13, 2008
在FT的這篇文章裡面,把法學院和醫學院對社會和專業領域的影響相比,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沒辦法像法律和醫學的研究這般對所屬的實務領域有相對較高的影響力。
在這一連串的討論當中,有的人認為原因是出在商管學院老師本身不具備實務經驗,或著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亦或是商學院重視研究而忽略教學所致,各種原因眾說紛紜。
如果檢視一下美國商管學院的博士班學生的背景,要說都沒有產業經驗也許失之偏頗,畢竟有為數不少的人是在取得MBA之後又工作幾年,才繼續念博士班的,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真的就是從大學開始,一直到進入博士班之前,完全沒有產業界的工作經驗。或許,實際比較具備實務經驗與否的老師在教學/研究上的差異,會是一個有趣的議題。
另外一方面,以研究導向為主的績效評估方式,不可避免地會驅使商管學院老師的學術研究趨向更合適於學術期刊的口味,而非解決或反應實務界真正的問題。這麼一來,自然使得實務界(商管學院的客戶)會認為商學院的研究成果相對地和實務界的所關注的議題有所差距。
事實上,由於法律和醫學這兩個專業學院的研究成果,能夠透過制度化的安排(立法,案例採用)來對其所屬的實務界產生影響,分屬與此一領域的研究和實務社群能夠有較好的聯繫。但是在商管學院中,研究成果幾乎沒有一個制度性的機制來"強制"或誘導產業界人士採用。此外,產業環境的高度變化,也使得回朔性質為主的教學和研究案例不容易提供產業界較具"即時"的建議。更何況,如同文章所述,商學院老師如果真的有想到什麼有創意的想法,他們大可自己跳下去動手,而須寫成文章等著讓人模仿。
話說回來, 商管學院發展到今日,除了想要透過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方法和思想為其依據,又希望本身能夠具備醫學院和法學院那樣的影響力,是不是已經從本質上混淆了商業操作的實際意義與內涵呢? 當初Carnegie 和Ford 基金會,乃至於AACSB對於MBA課程的建議以及對個別商管學院對於研究績效的要求,除了讓整個商管教育的課程內容更接近典型的學院教育之外,是不是也某種程度地讓商管學院本身的運作,遠離了實際商業操作的世界?
Reference
Skapinker, M. Why business ignore the business schools, Financial Time, Jan 7/8, 2008
Hambrick, D. C. The Theory Fetish: too much of a good theory, Business Week, Jan 13, 2008
Monday, January 21, 2008
命運
Destiny is a good thing to accept when it's going your way. When it isn't, don't call it destiny; call it injustice, treachery, or simple bad luck. - Joseph Heller
Reference
http://www.landofwisdom.com/category/destiny/
Reference
http://www.landofwisdom.com/category/destiny/
Sunday, January 13,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ismonde, S.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這兩天買了這本英文版的簡體中文翻譯書,這本書完整地保留了英文的參考文獻和索引,算是稍稍彌補了翻譯品質不佳(嚴格來講,的缺點,不過,因為在amazon也有讀者對這本書的英文版的編排和內容不甚滿意,所以,這本翻譯書在某種程度算是不太好讀的原因,除了歸咎於翻譯品質之外,或許也有部份是出在英文版本身的內容也說不定?
會買這本書的目的,只是要用來當作理解這個領域的入門書而已。
其實,年輕的時候看學者的傳記或聽聞到學術圈的八卦,到這幾年開始對學術圈的操作實務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之後,再加上自己對於技術發展軌跡和科學社群現象(科學社會學?)的些許興趣,我才慢慢瞭解到這些現象和觀察,或許就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所要關注的問題?
最近這幾年,可能是讀了AMEL許多文章和自己長期以來對管理教育(產業)的發展的留意-雖然主要只是看看FT和BW的排名,使得我對於華人地區管理教育的發展,有著莫名的興趣。
更明確地説,在按照西方世界對於管理教育的評價為基礎來看,台灣地區的管理教育為什麼不能在華人區域的管理教育(研究)市場上取得主導地位? 除了單純地從本地和華人區域的管理教育發展歷程來著手之外,從STS的角度來理解台灣管理社群的生態體系和操作實務,也能夠對這個問題,提供更接近"現場"的答案?
這兩天買了這本英文版的簡體中文翻譯書,這本書完整地保留了英文的參考文獻和索引,算是稍稍彌補了翻譯品質不佳(嚴格來講,的缺點,不過,因為在amazon也有讀者對這本書的英文版的編排和內容不甚滿意,所以,這本翻譯書在某種程度算是不太好讀的原因,除了歸咎於翻譯品質之外,或許也有部份是出在英文版本身的內容也說不定?
會買這本書的目的,只是要用來當作理解這個領域的入門書而已。
其實,年輕的時候看學者的傳記或聽聞到學術圈的八卦,到這幾年開始對學術圈的操作實務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之後,再加上自己對於技術發展軌跡和科學社群現象(科學社會學?)的些許興趣,我才慢慢瞭解到這些現象和觀察,或許就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TS)所要關注的問題?
最近這幾年,可能是讀了AMEL許多文章和自己長期以來對管理教育(產業)的發展的留意-雖然主要只是看看FT和BW的排名,使得我對於華人地區管理教育的發展,有著莫名的興趣。
更明確地説,在按照西方世界對於管理教育的評價為基礎來看,台灣地區的管理教育為什麼不能在華人區域的管理教育(研究)市場上取得主導地位? 除了單純地從本地和華人區域的管理教育發展歷程來著手之外,從STS的角度來理解台灣管理社群的生態體系和操作實務,也能夠對這個問題,提供更接近"現場"的答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